花19.5億元買來卻遭遇“爛尾”,康恩貝轉讓貴州拜特廠房等資產,聚焦中藥大健康前路幾何

2022-09-10 18:36:40 來源: 華夏時報 作者:于娜

  記者于娜北京報道

  不惜拋售“甩包袱”的康恩貝600572),能否在聚焦中藥大健康的道路上攀爬至高峰?

  據康恩貝公告,目前正在將子公司貴州拜特位于貴陽市白云區麥架鎮白云北路550號橫支路189號的土地使用權及其上的廠房等建筑物、構筑物掛牌轉讓,掛牌價格不低于1.21億元。

  7年前,康恩貝先后投入19.5億元將貴州拜特納入旗下。貴州拜特也一度成為康恩貝的“利潤奶!,但在核心產品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因政策影響被調整出各省級地方醫保支付目錄后,貴州拜特陷入大幅虧損,康恩貝也隨之迎來上市后首虧。

  為聚焦中藥大健康核心業務,康恩貝轉讓貴州拜特100%股權而甩掉包袱,在2021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其中自我保健產品業務收入的營收占比保持在50%以上,康恩貝也將這一板塊作為今后發展重點。

  不過,在康恩貝目前的大品牌大品種產品中,尚沒有哪一個產品系列能夠達到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曾經的輝煌。中國醫藥人俱樂部創辦人錢立正向《》記者表示,在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剝離虧損業務,對核心產品深挖,是順勢而為。隨著公眾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對健康消費品需求大大提升,康恩貝通過品牌影響力帶動相關產品銷售,但要在短期內實現產品銷售收入持續高增長也有難度。

  從“利潤奶!弊儭盃C手山芋”

  康恩貝當初收購貴州拜特就是沖著其主導品種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而入手的,多年來該產品每年的銷售收入占貴州拜特公司營業收入的95%以上。

  康恩貝表示,收購貴州拜特后其經營業績較好,對本公司業績貢獻較大。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巔峰時期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康恩貝歷年累計收到貴州拜特公司分紅款計21.13億元。

  但自2019年下半年起,受國家衛健委出臺的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和隨后醫保支付政策調整以及市場環境變化影響,貴州拜特核心品種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銷售出現持續性大幅下降,至2020年下半年起已幾無市場銷售,且難以逆轉,導致貴州拜特2020年經營業績大幅虧損,陷入經營困境。

  貴州拜特已于2019年12月份起暫停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生產,并于2021年2月23日注銷了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注冊證,其他產品也于2020年12月下旬起陸續停產。

  重磅產品業績的斷崖式下跌,也讓康恩貝遭遇了自2004年上市以來首個虧損年度。2019年年報顯示,康恩貝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46億元,主要原因在于全資子公司貴州拜特公司相關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等影響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8.78億元。

  2019年及2020年,康恩貝連續兩年對收購貴州拜特公司股權形成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共計減值8.2億元,此后公司因收購貴州拜特股權所形成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均已為0萬元。

  2020年7月康恩貝遇重大轉折,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根據新控股股東的部署和要求,康恩貝加快了資產和業務結構調整。

  貴州拜特于2021年1月向藥監部門提出停產申請并進行了備案,截至目前,貴州拜特生產活動仍處于停止狀態。

  2021年,結合公司進一步整合聚焦資源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核心業務的需要,康恩貝綜合考慮貴州拜特產評估結果及市場和貴州拜特公司等情況,以不低于2.04億元的掛牌價在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貴州拜特公司100%股權。然而歷經兩次掛牌,貴州拜特均未征集到合格意向受讓方,同年12月,康恩貝將該公司撤牌。

  為有利于相關資產的后續處置工作,2021年12月,康恩貝全資子公司云南康恩貝希陶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希陶藥業”)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了貴州拜特100%股權,貴州拜特成為希陶藥業的全資子公司。

  康恩貝認為,停產后至今,貴州拜特的土地和廠房未能被有效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

  8月12日,康恩貝公告稱將貴州拜特以不低于1.21億元的掛牌價在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該標的資產,并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包括但不限于根據公開掛牌的結果簽署標的資產轉讓交易的有關合同(協議)以及相關文件,及辦理完成此項交易有關的各項手續。

  聚焦中藥大健康能否走出低谷

  作為老牌藥企,康恩貝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目前已經形成以現代中藥和植物藥為基礎,以特色化學藥包括原料藥和制劑以及功能型健康產品為重要支撐的產品結構。

  在2019年康恩貝出現首虧而轉入低谷后,作為康恩貝的創始人,胡季強在2020年年報開篇的董事長致辭里提出,公司的多個品牌和產品,也具有像“云南白藥000538)”一樣,從藥品向健康消費品延伸的市場潛力,除已獲初步成功的珍視明、康恩貝品牌外,金笛、前列康等品牌也已開始了在健康消費品市場的拓展。同年,康恩貝將非處方藥和健康消費品在內的自我保健產品繼續作為業務拓展重點,同時加快發展線上新零售。

  2021年年報顯示,康恩貝自我保健產品業務收入達31.72億元,在公司主營收入中的占比繼續保持在50%以上,其中,健康消費品業務收入11.07億元,同比增長22.87%;非處方藥業務收入20.66億元,同比2020年略有下降。

  同時,2021年以來,康恩貝開啟“甩包袱”模式,其接連轉讓迪耳藥業、貴州拜特、蘭信小貸、珍視明的股權,轉讓目的均是“聚焦發展公司中藥大健康業務”。

  甩掉包袱、輕松上陣后,康恩貝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1.51億元,同比增長4.09%,若剔除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影響因素,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0.09億元,同比增長343.24%;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增長872.16%;若剔除因轉讓珍視明公司42%股權確認的相關投資收益和與嘉和生物相關的非經常性損益因素,以及計提的大額資產減值準備影響因素,歸母凈利潤為5.48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95.97%,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4.14億元,較2020年度同口徑增長117.30%。

  康恩貝表示,公司經營發展穩步向好的態勢不斷加強。不過,康恩貝在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又有“插曲”。

  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康恩貝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9億元,同比下降14.96%,其中,因公司所持嘉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主體Genor Biopharma股份2022年上半年末市值下降,減少公司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億元,而上年同期由于Genor Biopharma市值下降減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57.60萬元。若扣除Genor Biopharma公允價值變動影響,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3億元,較上年同期同口徑增長11.99%。

  對于Genor Biopharma股份對康恩貝利潤影響問題,《》記者聯系采訪康恩貝,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據銷售數據,2021年納入康恩貝大品牌大品種工程系列產品多數保持增長,共有14個品牌或產品系列銷售過億元,合計完成銷售收入43.40億元。其中銷售收入最高的腸炎寧系列產品為8.53億元。

  不過,在康恩貝主要大品牌大品種產品中,目前還沒有能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曾經銷量抗衡的單一產品,未來在重點發展的中藥大健康產品板塊中能否有如此重磅產品問世,對此誰也無法預測。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0

+1

回復 0 條,有 0 人參與

禁止發表不文明、攻擊性、及法律禁止言語

請發表您的意見(游客無法發送評論,請 登錄 or 注冊 網站)

評 論

還可以輸入 140 個字符

熱門評論網友評論只代表同花順網友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同花順金融服務網觀點。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小牛診股診斷日期:2022-09-10
康恩貝
擊敗了60%的股票
短期趨勢該股進入多頭行情中,股價短線上漲概率較大。
中期趨勢
長期趨勢迄今為止,共100家主力機構,持倉量總計8.67億股,占流通A股33.80%
綜合診斷:近期的平均成本為4.14元,股價在成本上方運行。該股資金方面呈流出狀態,投資者請謹慎投資。該公司運營狀況尚可,暫時未獲得多數機構的顯著認同,后續可繼續關注。